[stextbox id=”info” caption=”第8频道《黄文永特辑》”]今晚8点,新传媒电视第8频道将会播映《黄文永特辑》缅怀这位永远的电视阿哥, 大家记得收看, 给他来给超高收视率(虽然我们马来西亚的不算),送阿哥最后一程。[/stextbox]
昨晚的《红星大奖2013》, 黄文永终于如愿再次得到“十大最受欢迎男艺人”一奖, 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入围十大,得到十大;遗憾的是他已无法亲自上台领奖与大家分享他的喜悦。我已经有多年没有看《红星大奖》了, 也许我并不是很喜欢现在新传媒的新晋艺人吧, 所以也没什么吸引到我的。 昨晚, 第一次放过老公,不去逛街,在家看《红星大奖》, 全是因为黄文永。

住在柔佛新山一带的朋友,你们对黄文永应该不感到陌生, 他应该算是新加坡和新山人家喻户晓的艺人。 由于他的形象向来健康开朗,他患病后也没有公布,他的骤然离世,带给人们很大的冲击。 黄文永效应持续至今已经9天。

网络上,见到很多网友留言说“戏子无情”。有些网友在文永葬礼的照片留言说,那些哭得稀里哗啦的一人全都是在演戏; 昨晚《红星大奖》准备颁发“电视荣耀奖”给黄文永的时候, 台下的阿姐范文芳忍不住悲伤痛哭起来。另一边,李铭顺把最佳男主角奖项献给黄文永, 这一幕幕被放上网, 都被网友讥讽为“虚假”。 说真的,看了真的很无奈,一方面觉得艺人也是人,也会难过,我们只是观众也已经这么伤心,更别说他们曾经一起共事,有更多的回忆与感触,怎么就被说成这样;另一方面, 是心理的愧疚。
黄文永, 为电视奉献了他的一生,新传媒第一代阿哥, 30年来却没为他赢得多少奖项和肯定, 他持续默默的付出,一直到燃尽最后的光芒。 他患病, 不想别人为他担心,保密做到家,暴瘦10公斤也只说自己得了肠胃病。因为他的无私奉献,因为他的好人,他的离开让每个懂他的人都痛心。
在每一个领域,人才济济的年代, 长江后浪推前浪, 老一辈的艺人很快被新人取代。当大家都在关注新起之秀的时候,你是否还记得他们?网民的讥讽, 我不想说全是错误的, 当然这不只是针对艺人而言。 黄文永在世的时候, 为什么都没有人这么关注他?为什么就不能在他离开之前,让他知道,原来有这么多人爱看他的戏,原来有这么多的不舍!

黄文永是一个很贴近平民的阿哥,30年来没有摆过明星架子,没有明星脾气也没有不好的负面新闻。 我也是1年前在收看《早安您好》的时候才知道他原来也是马来西亚人。黄文永在新加坡住了20多年都没有成为PR,他依旧对马来西亚念念不忘, 他是在近年因为想到双亲已经过世,儿子又成为了PR,他才决定要申请新加坡国籍。
前几天看《新明日报》的记者写道“从今往后,我们不可能在本地电视圈,看到另外一位黄文永,因大环境再也打造不出来。”,看看现在的明星偶像, 有多少可以像文永一样,守着本分做好自己,默默为演艺奉献?

像这样的感受,不管是谁,写过讲过不止一次,但有哪一次是没有所谓的遗憾?!这讲明了,这是人的本性,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事物,非要等到它消失才懂它的可贵。文永的女儿昨晚代父上台领奖短短一段致辞, 道出了父亲当年来新加坡闯荡事业的艰辛,感动全场的观众。一个好人就算已经离开,他永远不会被人遗忘,因为他已经住进所有人的心里。
黄文永的面书专页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ages/%E9%BB%84%E6%96%87%E6%B0%B8/333924973364148?fref=ts 他在去年开设的专页没多少人知道,当时他写道“只有45个人喜欢?”。在他过世后这几天,按赞人数已达到万人, 他在天之灵应该感到很安慰,喜欢他的朋友别忘了按赞表示支持。
下面是一些关于黄文永的视频,让我们一起来怀念这位平民阿哥:
《红星大奖2013》黄文永: 我喜爱我的工作,我喜欢我每一天的工作,我从来没有掉队,我一直都坚守着我的岗位…
httpv://youtu.be/s9iB9d-XCag
艺点心思:黄文永访谈
httpv://youtu.be/GbCQWW0zkeU
前线追踪:黄文永特辑
httpv://youtu.be/fnRjtS5ygc4
下面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,转贴自新明日报的记者,借此缅怀黄文永大哥。
文/朱志伟
文永大哥的突然逝世,所引起的群众效应,很多人意想不到,观察是:跨越年龄和种族,最多人的悲伤集体爆发,形成广泛的社会谈资,走到哪里,都听到有人谈起。
为什么?道理或许简单:文永大哥在这一行30年了,草根形象,朋友口中的好好先生,一个大家从电视上已经非常熟悉的人物,骤然离去,怎会不伤心呢?但原来还有一种说法,一名老朋友对我说:“他就是个好‘公务员’的代表人物,活到老学到老,从早期担纲要角到今天甘之如饴地饰演配角,同样敬业乐业,身段能屈能伸,少人能有。”
我第一次听到有人以“公务员”来形容演员,但想想体制,何尝不是?文永大哥的“身份”最吊诡的地方或是,他在一般市民眼中是明星,但在本地特殊娱乐圈环境下,他可能不过是公司“一纸合约”的雇员,而且是一名60岁的老雇员,同样需要以今天的表现争取工作机会,不会因为他昔日的光环、开台功臣的地位而加分。
年轻同事就感叹,当文永大哥在世时,好像没有太多人对他高度重视,但他一离世,万人不舍,这让她想起了荷兰画家梵谷,生前一幅画只能卖10分钱,死后画作却以百万元计。
如果文永大哥生在香港,他的演员际遇会不会好很多?会不会像也已逝世的沈殿霞一样,不仅留下英名,并且能为他“一生牵挂”的妻儿,留下更好的遗产?又或者,他会像郑少秋、刘松仁一样,一早就有“老戏骨”的称号,并也在开放的中国演艺圈觅得一片天,“回归”本土拍戏,只为好剧本?
又或者,当年当文永大哥的《雾锁南洋》和《天涯同命鸟》红到中国时,而中国的演艺圈又开始发展,他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到神州闯荡?那他回到狮城时,会不会是另外一幅风光景色?
可他就是个一直守着本分的老臣子,在体制内安分地做好自己,从没非分念想,而太多人却把这样的他当成理所当然,人们对他的痛惜,或许也带点愧疚吧。
从今往后,我们不可能在本地电视圈,看到另外一位黄文永,因大环境再也打造不出来;“平民阿哥”明天将在红星大奖上获颁史无前例的“荣耀奖”,由他的遗孀代领。为他起立鼓掌吧!这是现代都市中难得带有一抹浓浓人情味的传奇。有娱乐同事就问,追封文永大哥有什么启示?当资深演员还在奉献时,多给他们一些尊重吧!
好人好事,永远值得流传纪念, 谢谢你的奉献,黄文永大哥,我们每一段成长岁月都有你精湛演技的陪伴。你是我们大马的骄傲,心中的超级巨星。